2024-05-15 02:24:36

上海知产法院首起涉自贸区诉前调解案件成功和解

近期,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一起涉自贸区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并成功结案,案件双方当事人最终以114万元化解争议、自行和解,起诉方向法院申请撤诉。

上海某工程公司是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一家主营工业系统软件及信息化产品的企业。该公司于2012年初承接了湖北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及软件服务项目,并将其中部分业务发包给杭州某公司签订了《应用程序开发合作合同书》,并约定完成开发项目并保证质量。杭州某公司全部完成并交付后,发现上海某工程公司的款项迟迟没有到位,在经过多次协商未果之后,杭州某公司以其已经履行开发合同全部义务、上海某工程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款项为由,向上海知产法院递交起诉材料,请求法院判令上海某工程公司支付合同款项及逾期利息共计人民币146万余元。

上海知产法院受理此案后,本着为当事人高效化解纠纷的原则,分别征询案件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诉前调解,告知其诉前调解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当事双方均表示愿意通过“和平”方式快速解决争议,减少诉累。于是上海知产法院当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在双方当事人的自主选择下,由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确定了一名在知识产权领域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鲍律师作为本案的调解员进行全程调解工作。

首次调解,调解员通过耐心倾听了解案情,归纳出案件双方当事人最主要的矛盾点是在发包开发项目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是否到位及质保金等方面产生了较大争议,杭州某公司认为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合同内容,但是上海某工程公司认为其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拖欠了合同款项。双方就此各执己见,产生较大争议。调解员对双方争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其中的法律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有建设性的一揽子化解方案给当事双方进行考虑,整个调解过程持续了4小时,但是还是没有成功。

之后,通过鲍律师的努力,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争议方面逐步取得谅解,达成共识,主要矛盾从合同履行转到了金额上,为后续成功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了解到当事双方均有意进一步磋商,上海知产法院立马指派专人从法院审理案件的角度出发,为当事双方进行法律释明、讲解证据规则并告知诉讼风险,引导双方形成合理心理预期、理性确定化解金额。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当事双方在法院和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建议下,最终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由上海某工程公司向杭州某公司支付人民币114万元。

近日,上海某工程公司已向杭州某公司履行和解协议全部款项,杭州某公司也于9月14日向上海知产法院提交撤回起诉申请。9月19日,上海知产法院将准许撤回起诉民事裁定送达双方当事人。至此,上海知产法院首起涉自贸区诉前调解案件成功化解,当事双方均对此次能以平和、便捷、高效的方式化解纠纷向法院表示感谢。

诉前调解机制是上海知产法院积极探索审判工作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当事人而言,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对法院而言,可以节约司法资源,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去年底以来,上海知产法院先后与8家调解组织及行业协会签订《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启动诉前调解工作,同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对这项工作加以规范,截止9月中旬,上海知产法院已经有24件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并成功化解11起知识产权案件,成功率45.8%。

上海三中院(知产法院)立案庭庭长钱光文表示:“诉前调解一般在涉及家事等普通民事纠纷中较多运用,但是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却相对较少。知识产权案件的诉前调解通常具有一定难度,由于上海知产法院受理的案件主要涉及专利、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纠纷,未经审理一般难以准确评判,当事人也难以信服,故成功率不高。今年来,通过专业调解组织的介入,上海知产法院成功化解了多起知产案件,不失为有益尝试,也为知产法院今后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加强与调解组织衔接等进一步积累了经验。”

阅读次数: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