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16:43:00

【中国知识产权报】成立两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致力于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亮丽窗口

2017年1月11日  中国知识产权报  第10版:版权.综合

  (本报记者 冯飞 通讯员 陈颖颖)

  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3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自2014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以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在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

  两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致力于打造成一家“专业化、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的专门法院,坚持精品发展路线,积累了一定经验。正如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院长王秋良表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将继续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一个亮丽窗口。”

  专业化:心有底气

  “现在开庭!”随着审判长的声音响起,一起发明专利纠纷案于2016年6月1日开庭。法庭上,除了两名法官,还坐着一名来自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人民陪审员和一名来自上海科技大学通信领域的技术调查官。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首起同时指派技术调查官和专家陪审员参与庭审的案件。案件经过技术听证、3次证据交换及开庭审理,最终在两位专家的支持下,法庭查明了案件技术事实,案件以庭外和解、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

  数据显示,自建院以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涉专利、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科技创新类案件1581件,占一审案件的92.78%。

  “这部分技术类案件专业跨度大、技术内容新颖、事实查明难度大,而技术事实的查明和审理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容不得一点马虎。为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建立并完善了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进一步确保了专业、公正的裁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一庭庭长刘军华介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立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是最高人民法院鼓励的一项工作机制,全国各地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也在努力践行。自成立以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陆续聘请了18名特邀科学技术咨询专家和11名技术调查官,选任了18名专家陪审员,建立了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智库”,这些技术人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过硬的专业水准,已成为技术事实调查认定的坚强后盾。截至目前,技术调查官共参与审理案件35件,出庭43次,出具17份技术审查意见书和咨询意见书,参加保全和现场勘验10次,完成技术咨询和办理相关事务302件。

  “正是因为拥有专业的法官、专业的机制、专业的辅助人员,我们的审判工作才变得非常有底气。法官可以根据案情的需要,组合不同的人才队伍,提升技术事实查明效率,提高案件审判质效,使案件的审判更加公正和高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表示。

  精品化:树立公信

  1个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多个案件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2015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上海高级人民法院评选的2015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和2015年度上海法院“四个一百”精品工程;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中国审判》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调研文章40余篇,多篇论文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端研讨会、上海法院学术讨论会等学术会议中获奖;组织集中采访活动9次、接受媒体专访40余次、中央媒体刊发(播)有关报道156篇次、省市级媒体共刊发(播)有关报道234余篇次、开展庭审直播活动14次……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通过打造精品、宣传精品,不断向社会传播法治理念和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赢得了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信任。

  得益于精品化的发展战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比如,全国首起电竞游戏赛事网络直播纠纷案的裁判,对网络游戏赛事直播的侵权认定竖立了标杆;上海美影厂诉新影年代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审理,提供了合理使用在司法实践中的审查认定界限;劳某与麦克风公司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的判决,引发了法律界对互联网有声读物这个新兴产物的讨论;全国首例视频聚合盗链不正当竞争案的判决,则是打击视频网站侵权的有力例证,引发了业界对聚合盗链、深度链接、定向跳转和广告拦截等几种不同侵权方式和维权方式的深度讨论。

  经过两年的努力,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公信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2016年5月,同济大学法学院等向社会发布的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司法公信力评估报告显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司法公信力评估综合指数为89.05分,整体达到良好水平。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第一次委托开展的第三方独立司法公信力评估活动,在参与评估主体上充分考虑了当事人、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度。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尽管是第一次委托开展司法公信力评估,但我们充分利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在社会不同层面进行调查评估,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估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开局阶段的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也势必有利于促进法院的工作。”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晓光表示。

  国际化:内外兼修

  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程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院以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涉外等案件668件,占所有案件的19.85%,案件当事人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发展公司、微软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涉及博柏利、宝马、古驰、路易威登等国际品牌的权利人。这些案件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也较容易成为业界的标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努力让中外当事人在每一件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便利化和互联网经济的普及,知识产权侵权和保护具有更为显著的国际化特征。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的作用,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一个亮丽窗口。”王秋良表示。

  两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先后接待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司、国际商标协会、欧盟贸易总司知识产权部、英国驻华大使馆、美国商业软件联盟、美国知识产权执法协调办公室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际组织、外国同行和相关专业人士20多批200余人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考察交流。

  在“走进来”的同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也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论坛交流,展现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工作成效,展现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中欧知识产权工作组第十六次会议、中欧知识产权对话机制成立十周年活动、知识产权与贸易国际论坛、中欧法官论坛等各种国际性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共计参与60余次,进一步拓展了司法交流广度。应美国大使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委员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日本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代表处等多家机构的邀请,对外资企业作主题演讲,促进了司法交流。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公正高效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和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知识产权执法协调办公室知识产权执法协调人丹尼·马蒂在走访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之后,由衷地发出了赞叹。

阅读次数: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