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02:37:15

【上海法治报】做智慧“守护者”为“自己人”撑腰——看上海知产法院如何守护民营企业创新成果

2018年11月16日  上海法治报  第A2版

见习记者  张叶荷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11月6日至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又提出,要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要带头贯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为民营企业这个“自己人”撑腰,少不了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果撑腰。日前,记者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了解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当好民营企业智慧成果的“守护者”,上海知产法院有了不少探索和实践。陈惠珍法官工作室“为民解忧”,聘任技术调查官,“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专业化诉前、诉中调解……可以说,上海知产法院在守护民营企业创新成果这条路上,越走越有经验,越走越有底气。

2015

“开门接待”

做民营企业的“专属医生”

“怎么缩短审理时间?”“药品专利侵权认定很难,怎么有效地进行取证?”“技术人员跳槽,怎么收集对方侵权证据?”……这些与民营企业相关的问题答案,民营企业家们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东路1158号701室都可以找到答案,得到细致的指导和讲解。

在感知到民营企业存在“渴望有不少创新成果”,但缺少“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情况下,2015年6月25日,上海知产法院牵手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张江高新企业园区设立了“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陈惠珍法官工作室”,针对民营企业的“难点”和“短处”对症下药。

在每个月的26日,陈惠珍法官工作室便会准时打开大门。法官们会在这里接待来自张江高新区,甚至来自全市的企业代表,其中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家,是创新创业者。在工作室里,法官们会给这些急需法律帮助的企业代表提供咨询服务,解决他们的难题。有时,陈惠珍法官工作室也会“送货上门”,到不同的园区去走访、调研、作讲座或法制宣传。

“没有想到,不出园区的大门就能收获到最专业的司法解答,工作室的成立让我们感受到了上海对我们企业和对知识产权的扶持力度及重视程度。平时对法官的印象是在法庭上判断是非,进入工作室,法官更像是医生,对我们遇到的疑难杂症作出诊断,然后给出处方。”这是一家生物产业公司的总监林先生对于陈惠珍法官工作室的评价。

既是法官,又是企业的“专属医生”,这个点评十分的到位。为企业家们把脉,解决企业家们的难题,是陈惠珍法官工作室设立的动因,也是工作室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据统计,陈惠珍法官已经在张江高新区管委会、闵行区莘闵留创园等13个园区,举办了11场专题讲座和10次答疑,累计有千余位企业代表参加了讲座,接受了上海知产法院“送货到门”服务。

2016

引入技术调查官

架起法官与民营企业的“桥梁”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来说,创新成果获得保护,往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但是,涉诉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在参与诉讼时面对有关技术和法律交织的问题跟法官之间的沟通有点不畅,而办案法官通常也不具备相关的企业技术背景,对技术事实的查明,往往成为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

如果不能全面了解技术事实,便会存在“听不懂”企业的技术,不能准确把握审理方向的问题。如何让民营企业“讲得清”,让法官“听得懂”呢?上海知产法院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搭建起了法官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打破了法院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交流”隔阂。

3月16日,上海知产法院举行了首批11位技术调查官聘任仪式,邀请技术调查官参与到案件审理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专业人士在技术查明方面的专业优势,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技术调查官也成为法官的“技术参谋”。

来源多样和专业背景丰富,是首批聘任的11位技术调查官共有的特点。据了解,他们分别来自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在诉讼活动中,技术调查官以司法辅助人员的身份参与到诉讼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在技术事实查明上的专业优势,增强技术事实查明的专业性、中立性和科学性。

数据显示,上海知产法院先后聘任了13名技术调查官,这些技术调查官共完成技术咨询和办理相关事务734件次,参加证据保全、现场勘验34件次,出庭247次,出具技术审查意见书和咨询意见书60份。

2017

“四位一体”专家助力 解民营企业“耗不起”难题

2017年的8月16日,随着法槌“咚”地一声落下,极受社会关注的胡某诉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的案件一槌定音。虽然该起案件所涉技术争议事实较为复杂,但该案在一个半小时内便结束了庭审。究其原因,是因为此次审理中采取了技术调查官和专家陪审员同时参审的形式。

庭审过程中,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波担任陪审员,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涛担任技术调查官。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调查官和专家陪审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各有分工。技术调查官侧重于庭前准备,通过技术听证,固定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技术事实,辅助法官确定案件审理的重点和思路。专家陪审员则侧重于庭审阶段对全案的把控,通过庭审阅卷、庭审中对技术事实的补充发问等,对技术事实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耗不起”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据了解,上海知产法院审理技术类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了16天,而这,要归功于上海知产法院灵活使用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查明制度。

据了解,上海知产法院自建院以来,技术调查官参加庭审247次,进行专家咨询83次,专家陪审员共同参与陪审案件183件,委托技术鉴定案件43件。

当然,“四位一体”要发挥最大的功效,少不了背后的制度规范。据了解,上海知产法院制定了《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工作规则》《特邀科学技术咨询专家咨询办法》和《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操作指引》等具体的操作规则,确保了“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制度体系规范有效运作。

2018

灵活诉前、诉中调解

为民营企业“量体裁衣”

日前,上海知产法院收到两封来自同一案件原被告双方的感谢信。这源自两家民营企业因一起发明专利侵权而引发的纠纷。经过上海知产法院的初步审理,在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并当场在法庭上握手言和。

其实这样的感谢信,上海知产法院收到过不少,而这还得归功于上海知产法院诉前、诉中调解的灵活使用,为企业“量体裁衣”。据了解,上海知产法院针对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与软件、生物医药等13家社会调解组织和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吸收社会资源扩充调解员队伍,提升调解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自建立诉前调解机制以来,进入诉前调解案件共计291件,调解成功85件,成功率达到了29.2%。

同时,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实行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平等保护和高效保护,这是上海知产法院成立近四年来始终坚持的三个原则。而接下来,上海知产法院又将如何进一步营造保护民营产权、激励民营企业创新呢?

上海知产法院院长陈亚娟表示,“将会针对在‘大调研’中发现的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继续围绕破解知识产权保护‘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等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司法临时保护措施作用,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充分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不让民营企业‘赢了官司,丢了市场’,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阅读次数:4535